《香山叶正红》:一部充满丰富文化内涵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

时间:2021-12-07 21:14:11阅读:1473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以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该剧以北京香山那段特殊历史为切入点,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以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该剧以北京香山那段特殊历史为切入点,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

从播出的十多集看,《香山叶正红》一个突出的特色是将红色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巧妙地融入剧中,使得该剧具有了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性。

红色文化关照现实 引发观众情感共振

任何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都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功效。《香山叶正红》将红色精神、红色文化贯穿在整个故事当中,并能映照当下现实。

首先是红色歌曲的多次运用。电视剧第1集就是以一段军民文艺汇演作为开场戏,一群穿着黄色军衣的女兵们在舞台上欢快地唱着《解放区的天》,瞬间将观众拉进了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

第2集中,当毛泽东一行车辆路过天安门,向香山驶去的时候,大街上又传来激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不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使得旁观的进步女学生萧静娴立即对解放军充满了敬仰和好奇。

甚至在第9集,还安排了两个小女孩在香山边玩边唱《拥军花鼓》的场景,孩童真挚、清脆的歌声成功吸引了屋内毛主席的注意……

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香山叶正红》通过多次插入经典红色歌曲,彰显出当时前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和军民状态,拥有特殊的艺术吸引力。

而对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描述,更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体现。《香山叶正红》对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给予了重点刻画。

第1集中,警卫团卫士长段明楼要给毛泽东量身做新衣服,毛泽东却觉得自己的衣服还很好,坚持不肯做,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革命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艰苦朴素是本剧重点体现的革命精神。第4集,四野团长姜莱阳看手下的兵穿着新皮鞋,很生气,斥责他们忘记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还在照相馆引发了一场风波。

这场风波引起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对军队作风的关注。这种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优良作风的强调,对当今的年轻观众有很大警示、借鉴作用。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倡广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俭节约、不贪图享乐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因此,《香山叶正红》对中国革命精神故事性地描述,对红色文化映照现实的宣扬,引起当下观众很大情感共鸣。

巧妙融入古都文化 历史掌故妙趣横生

众所周知,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古都。悠久的建都史代代相因,不断累积,造就了灿烂辉煌的北京古都文化。

结合剧情,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从香山一隅透视整个北京城,呈现了香山双清别墅、故宫、玉泉山等多个地点,从故事背景到历史情境,都体现出浓郁的古都地域特色。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双清别墅的介绍。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

对于如此重要的地方,《香山叶正红》在剧中通过人物对话,几次巧妙地介绍了双清别墅的来龙去脉。

特别是在毛泽东邀请黄炎培那一集里,毛泽东在与几位领导人聊天时,道出了双清别墅的由来,即此别墅是熊希龄所建,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黄炎培在与毛泽东交谈时,则又指出:“这双清的泉水可大有典故,乃金章宗的梦感泉……”

这一段既表现出毛泽东、黄炎培等人的博学多才,又使观众了解了北京城优秀的文化历史。

不止是北京,《香山叶正红》对南京、开封、洛阳、西安等历史古都也进行了仔细阐述。

剧中,毛泽东等领导在西柏坡正商议定都之事,恰好王稼祥进来,他具体解释了不在南京、西安、开封等定都的原因,比如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开封经济落后、西安太偏西等等因素,与几位领导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毛泽东赞成在北平定都,并引用古人语称这里“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

通过几场对话,将中国几大古都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香山叶正红》通过展现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通过介绍以北京为主的几大历史古都的前世今生,让观众了解到很多历史掌故,受益匪浅。

京味文化蕴含其间独具人文社会价值

之所以说《香山叶正红》是一部文化内涵丰富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该剧对京味文化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展现。

毕竟北京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京味文化是代表北京地域特征的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文化价值。通过描写京味文化,也可从另一个角度彰显我党定都北京的正确决定。

京味文化内容之一就是古都北京的外在风貌,《香山叶正红》通过各种还原度较高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古雅大气的北京城。如前面提到的故宫、双清别墅、玉泉山等名胜古迹的精彩呈现,就是明证。

在表现北京市井文化方面,该剧也通过一些镜头或场景给予展示。如第4集商人萧元济和女儿萧静娴在吃北京烤鸭,场景相当还原。还有第5集中,张成吉在城楼假装闲逛,接近了正在遛鸟的特务南望坡……无论是烤鸭,还是“遛鸟”,这些民俗、民情都是极具特色的京味文化。

而毛泽东与黄炎培、柳亚子等民主人士的交往、交流,又向观众展示了老北京的士大夫文化,从中观众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精神。

总之,作为一部优秀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在创作上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即遵循革命历史题材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体现出该类题材剧叙事宏大、史实厚重的大剧风格。在恪守革命历史题材剧“正道”的基础上,《香山叶正红》创作者在历史与戏剧之间、史实与虚构之间、纪实与写意之间,大胆进行了艺术想象和艺术拓展,特别是在彰显文化韵味、输出文化价值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将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充分融入创作之中,展现了香山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民风、民俗、民情等多层面展现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文化氛围的大力营造也进一步衬托出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和精神高度。这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创作尝试。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